“我们要安扎下来,以长宁为家。”在今天举行的2025年长宁区“政府开放月”主题活动暨“最虹桥·优化营商环境”专场上,医药科技企业、上海泓健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旭分享,当公司资金紧张时,长宁区通过提供融资担保政策雪中送炭。公司不仅顺利融资,综合融资成本(算上贴息)还下降50%左右。“我们深受感动,在长宁区新开了两家分公司,并在区域商务楼购买770平方米作为其中一家分公司的办公场所。”
企业的感受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区域税收增长以及商务楼宇入驻率,这或许是对营商环境最为具象的诠释。
会上,长宁区在政务服务上更进一步:发布“最虹桥·科长讲政策”2.0版本,并推出开店“一件事”线上全流程一键引导办理。
政府为何要主动作为、精益求精?长宁区委副书记、区长刘平的一句话令不少在场企业动容:“同样申请10万元,如果让企业反复申报、核对股联社,与政府来来回回沟通,虽然最后也能申请到,但感受度或许只有5万甚至2万。但如果政府多做一点,企业得到的就远不止10万。我们政府应该用自己的辛苦换取企业的便利。”
免申即享背后的政府有为
上海泓健医药有限公司享受的融资担保政策名为“长宁企业贷”,是由市区财政联手推出,为长宁中小微企业量身定制的融资担保政策。其特点是政府担保增信、财政风险补偿,降低中小微企业贷款门槛,利率也更优惠,针对性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问题。此后,该区推出配套的财政贴息贴费惠企政策,企业可同步享受担保费全额补贴和20%利息补贴。“今年,区财政局推进以‘免申即享’方式兑现‘长宁企业贷’贴息贴费惠企政策试点工作。”长宁区财政局局长沈建忠说。
上海南天电脑系统有限公司是新政策的受益者之一。“6月,我们在登录‘一网通办’企业专属网页后看到一条通知消息,说有笔‘长宁企业贷’的贴息贴费已经符合‘免申即享’要求,要打款到公司账户。”公司副总经理严杨回忆,“本来还以为搞错了,因为我们没申请过。后来通过‘随申兑·惠企政策精准服务平台’才知是区财政局通过大数据匹配,主动为我们兑现了‘长宁企业贷’贴息”。
免申即享,意味着企业不必主动申请股联社,由此可避免错过申请窗口期而不能享受政策;再者无需企业提交资料,省去大量填表和提交证明材料的工作量;同时企业不再有“等待”的感觉——流程需要两个多月,但直到打款之前,企业近乎无感。
不过对于政府而言,如何精准锁定享受政策的企业、获取准确的企业数据以及避免政策重复享受都是难点。沈建忠介绍,目前区财政采取‘政策画像、智能比对、三方协调、直付到账’四步法实现免申即享。以政策画像为例,“依托一网通办服务平台对‘长宁企业贷’的申请条件、支持标准进行政策拆解、精准标注,对符合条件的目标企业群体就有了基本画像”。又如在避免政策重复享受方面,联合相关部门和机构核对,确保同一笔企业贷款没有多头享受,免申不免审。
记者从专场会上获悉,自2月中旬启动方案至4月下旬,已有44户企业受益,涉及金额218万元。
“丝滑”开店背后精益求精
专场会上的两个“首发”,让企业感受到政府对政务服务细节的关注。
记者注意到,在全市首发的“最虹桥·科长讲政策”2.0版本中,新增与长宁区外资、国际友人集聚特色相匹配的“双语视频”——街镇科长分别用中英文对惠企政策进行了解读。此外,”2.0版本”在原有视频解读基础上,创新设计能够直达服务入口或申报页面的二维码。同时,首次邀请街镇科长担任主讲人,更精准地解读与企业贴得最近、关联最高的政策服务,畅通区级部门到基层单位的解读链路。
刘平介绍,2.0版本还升级“常见问题问答小贴士”专栏,聚焦企业群众关注的住房、落户等热点问题,强化政策信息的集成式发布、精准化推送和多元化解读,让企业群众更便捷、更直接地知晓和享受政策。
开店“一件事”线上全流程一键引导办理,也是全市“首发”。长宁区将开店涉及的选址、主体登记、许可事项办理等14个事项、10项服务集成融合,建成线上“一站式”服务平台。不仅如此,该区创新提供标准化的开店导航、出台服务指引、设置线下受理点。
相关负责人表示股联社,长宁区还将拓展创业金融服务、智能客服等增值服务,强化事后智慧监管,让经营主体开店更丝滑、更安心。
怀远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